產業新聞
標題:
中國紡織品出口擬實行最低限價
本文:
中國大陸正在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緩因配額取消、紡織品出口激增可能導致的貿易摩擦。
中國《紡織品出口自動許可暫行辦法》開始正式實施,自動許可管理制度有望建立起中國紡織品出口預警體系。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瀋陽、副會長曹新宇表示,中國紡織品商會正在積極建立紡織品企業的行業自律機制,保證中國紡織品的出口。
行業自律協議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確定敏感紡織品的類別。把一些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引起進口國採取特別保護措施的紡織品列為敏感產品,重點監控這些產品的出口秩序。並且在醞釀建立最低正常價格協調機制,這一最低「限價」將要求參加自律協議的企業在出口同一類別的商品時不能低於這一正常價格。
自律協議準備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對於違背貿易法規、擾亂出口秩序的企業進行舉報或吊銷其進出口權。最後一個措施是建立預警機制。對某一類別的紡織品亮出紅燈表示某一個國家已經開始限制這一類別的產品;黃燈表示某一類別的紡織品出口劇增已經引起了相關進口國的注意,對方可能已經準備採取措施等。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建立行業自律協議的消息在其網站上公佈後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在一天之內,就有415家紡織品企業表示願意加入。這415家企業的出口佔對美國、歐盟國出口總量的50%以上。
從目前掌握的統計數據看,自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額以來,中國對全球紡織品出口增幅在30%左右,中國商會方面認為這在正常範圍之內。
針對出口增長較快的歐盟和美國市場,王瀋陽認為以2005年對美國出口增長8倍的「褲子」為例,是美國紡織品進口三大類中的一類,其2004年的進口總額達到340億美元,但其一直對中國採取歧視性的配額措施,2004年給中國的配額只有550萬打,而同期給越南的配額就達到了1018萬打。
配額取消後,中國的企業自然會看好這塊巨大的市場,在出口增加的同時價格下降30%也是正常的。
王瀋陽認為,從以前取消配額限制的紡織品出口分析,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的幅度在三年之內將會逐漸回落。從2001年取消配額限制的18個類別的紡織品出口看,在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間大致經過了「增長—增幅減半—平穩」的過程。
中國紡織品行業的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有關方面統計,2005年,中國紡織業直接解決1900萬人口的就業,連帶就業人口達到1億人左右。
2005-3-11 ( 新華網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