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美西港口塞船惡夢今年恐重演
本文:
去年美西港口嚴重「塞船」的情況恐將於今年重演。金融時報週四報導,運輸業主管及分析師警告指出,今年美國進口商恐將再次經歷因美西港口壅塞所造成犒B輸瓶頸及供應鏈成本上揚。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量激增,加重洛杉磯與長堤港口的貨物裝卸壓力。此二港口合計占美西船運總量的近八成。代表美西碼頭資方的太平洋海事協會(PMA)預測今年進口量將平約增加一四%,與去年的增幅相同。
去年前往加州的貨船必須在外港排隊等待數日,才能進港下錨卸貨,不但連帶延誤交貨給零售商,且見運貨成本走高。
運輸業主管及分析師指出,強悍的碼頭工會箝制了工時及新技術的使用,這些港口必須增加投資與生產力才能避免「塞船」危機重演。
運動用品大廠耐吉的物流主管伊斯貝爾(John Isbell)指出,如果美西港口仍壅塞,則將亞洲製造的物品經由蘇伊士運河、越過大西洋運到美國,可能是個可行的替代方式。
歐洲港口也在努力提高胃納。去年歐亞貿易量增加一六%,成長速度之快甚至超過泛太平洋貨運成長量。分析師預期,美西港口運輸只要出現任何延誤,勢將衝擊全球運輸市場。
船運業者考慮將貨物經由巴拿馬運河運往沙凡那或紐約等美國東岸港口,以免承受西岸壅塞之苦。不過,此做法將增加巴拿馬運河的運輸量並推升價格。墨西哥港口以及諸如西雅圖與溫哥華等較北邊的西岸港口雖已吸收了美西港口容納不下的部份運輸量,但這些港口尚不足將壅塞危機化解。
建築暨工程集團JWD的海事專家渥爾德(TomWard)表示,西岸港口仍具擴充空間,但需要雇用更多的工人、延長工時、引進較先進的技術、並充份使用碼頭空間。
2005-3-4 ( 工商時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