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中國加徵紡織品關稅影響不一
本文: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顯示,自2005年1月1日取消紡織品配額,中國對外衣、裙子等六大類出口紡織品148個服裝稅號採取從量計徵出口關稅以來,這148個稅號所涉及的紡織服裝出口金額佔所有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的83.5%,但其所徵關稅只佔出口紡織服裝總成本的1.7%,關稅成本遠低於部分企業原用於購買紡織品出口配額的成本。對於加徵紡織品出口稅可能影響紡織品出口業務的擔憂已被淡化。
2005年1月份,中國紡織服裝出口37.36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13.93%,出口稅收逾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長三角地區出口值為18.23億美元,佔中國48.91%。上海關區1月份出口紡織服裝稅收為6200萬元,居中國首位。
採取計量徵稅法,出口徵稅的比例只有單件出口服裝價格的1%至2%。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陳敏認為,這對出口企業的影響較小。取消紡織品配額前,沒有配額的企業必須高價購買配額,這項花費遠高於現在的新徵稅額。
每年出口390萬件服裝的溫州紡織品出口企業、菲斯特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歡天表示,加徵出口稅對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尚不明朗,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其影響,目前紡織品出口的總量還會繼續增加,不會受徵稅的影響。
原中國紡織工業局(現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行業管理司副司長汪烈表示,面對紡織品出口徵稅制度的調整,目前中國紡織品企業一般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企業在配額緊張時期,儘量調整產品,迴避那些有出口配額限制的產品或是迴避出口歐美地區。加徵出口稅對這些企業的影響不大。
第二種企業可能是不理解貿易規則,實行新的徵稅規則後,他們一般採取觀望態度。
第三種企業,在加徵紡織品出口稅政策發佈之前已經簽訂了出口合同,加徵出口稅後,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甚至無法盈利,這些企業可能會受較大影響,加徵出口稅有導致企業毀約的可能。
汪烈認為,增加關稅的做法雖非萬全之策,但卻是必須的。由於歐美進口量的增加,中國企業競爭激烈,競相壓價,溫州曾經控制中小企業的紡織品出口量,特別是限制向歐洲地區的出口,而中國加徵紡織品出口稅,目的正是為了遏制低價惡性競爭,鼓勵企業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
上海家用紡織品協會的楊先生稱,中國政府加徵出口稅的目的是為了將有限的生產資源集中到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中。部分企業在2004年的報價中已將加徵出口稅的因素考慮在內。另外,出口企業的生產是根據外國客戶的訂單而定,所以企業受到的影響不會很大。
2005-2-22 ( 大陸海關總署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