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中國商船量居世界第五位
 
本文:
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貿發會)最近發表《二○○四年世界海運報告書》,在回顧二○○三年度世界海運統計中,首次指出中國大陸船東擁有船舶二千四百一十五艘,七百八十八艘掛方便旗,總噸四千七百四十萬一千八百八十八噸,佔全球船總噸百分之六點一,排行第五,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的噸位掛方便旗。
二○○三年世界海運量為六十一億七千萬噸,較二○○二年升百分之三點七。二○○二年的增長數字只有百分之一。二○○三年的較佳增長,主要是得益於中國、美國和日本的經濟表現,歐洲也有一定影響力。
在所有出口海運量(以噸計算)中,亞洲佔比重最大,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二,其中中國、東亞及東南亞出口產品和西亞出口原油佔量最大。歐洲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五點一,絕大部分屬歐盟成員國所有。美洲佔百分之二十點七,南美洲因出口原油、鐵礦砂、煤炭、穀物等量大,佔其中三分之二。非洲與澳洲分別佔百分之八點九及八點零。
貿發會又指出,定期與非定期航運的運費都有增長,油輪、散貨船、貨櫃船的運費指數二○○三年均告上升。
大部分的亞洲國家貿易量都有可觀增長。出口量增長最多的五個國家亞洲分別為:科威特(百分之四十)、黎巴嫩(百分之三十九)、中國(百分之三十五)、哈薩克(百分之三十三)、也門(百分之二十六)。進口量增長最多的五個亞洲國家為:阿塞拜疆(百分之五十八)、中國(百分之四十)、卡塔爾(百分之三十)、哈薩克(百分之二十七)、越南(百分之二十六)。
亞洲在國際航運界中的角色愈見舉足輕重。約一半海員來自亞洲;亞洲的碼頭商有份經營全球三分之二的港口;建造了全球百分之八十三的貨櫃船,拆解量佔全球九成九;五十大班輪公司中,二十八家是亞洲公司。
受強勁的亞洲區內貿易及中國往歐美的出口帶動,預計南亞及東亞的貨櫃貨貿易在二○○四及二○○五年會有百分之十一的年增長。
經亞洲已有及新興樞紐港的貨櫃中轉量繼續增長。二○○三年,全球六大貨櫃港均在亞洲;三十大貨櫃港之中,二十個也是在亞洲,中國港口吞吐量最為驕人。

  2005-2-16  ( 香港大公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