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北京經濟制裁立陶宛? 陸海關:沒有,全是因這原因
本文:
針對歐盟官員與立陶宛近日指控,中國大陸將立陶宛自海關報關系統刪除,導致立陶宛貨物無法報關,以及北京禁止立陶宛貨物或生產過程中有立陶宛元素的商品進入大陸;對此,《環球時報》27日引述大陸海關與業內人士說法,強調北京絕對沒有阻止立陶宛商品,是因為國內喊懲罰呼聲愈來愈高,才讓陸企斷絕與立陶宛有關企業之往來。
報導引述大陸海關與業內人士27日聲明,來駁斥歐盟與立陶宛官員的說法。海關與業內人士更呼籲,歐盟應停止北京「經濟脅迫」一說的大肆宣傳。
※國內對立陶宛憤怒不斷累積
聲明指出,大陸內部人士也對來自立陶宛的商品表達憂心。由於維爾紐斯不斷踐踏「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境內對波羅的海小國的憤怒正不斷累積,並導致商業風險不停上升,這才讓大陸企業避免使用立陶宛商品。
觀察人士更警告,歐盟應停止對於北京經濟脅迫一說的大肆宣傳;相反的,歐盟應尋求正常管道與大陸進行談判。歐盟也該明白,只要有人試圖損害大陸的核心利益,就必須付出代價。
※官方未有正式立陶宛商品禁令
大陸山東青島市海關的消息人士表示,迄今還未收到官方正式文件,要求禁止來自立陶宛;或禁止來自其他國家,但生產過程中有立陶宛參與的商品。消息人士強調,從來沒有發布過禁止立陶宛的文件,「相關國際貿易文件全可在海關總署的官方網站查看」。
近日,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陸海關不讓使用立陶宛零件的歐盟國家商品進行報關,此一情勢愈來愈惡化。
大陸外交部猛烈抨擊歐盟官員的說法「不負責任」,並斥責大陸海關不讓報關的說法誠屬不實。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4日表示,在報關系統中刪除立陶宛,對跨國企業施壓,這樣的報導全屬誇大而不屬實。
※趙立堅:應循正常管道申訴
他強調,如果相關企業在出口商品到大陸時面臨技術性問題,就應該透過正常管道向北京申訴;歐盟應尊重事實,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報導進一步解釋,雖然沒有官方正式明文要求;但由於雙方關係不斷惡化,加上國內要求禁止立陶宛商品的呼聲愈來愈高,才導致大陸貿易商自願選擇停止銷售或下架立陶宛商品,以防潛在風險。
※立陶宛商品根本賣不好
1名在電子商務平台販售立陶宛酒類的大陸進口商,更表示「立陶宛烈酒在大陸市場賣得並不好。比如蘭姆酒,1瓶雖然只賣幾十元,卻很少人買」。隨著兩國關係惡化,已將這些商品自網站刪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指出,大陸網民不斷呼籲嚴懲立陶宛在台灣議題上的挑釁行為。「鄉民情緒可以理解,但北京仍然反對單編制裁」。
他補充,考量到歐盟將這件事界定為經貿議題,並尋求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解決來看,歐盟應該是不想讓矛盾加深;但這種做法確規避了問題核心,也就是「立陶宛挑戰一中原則」。
事實上,趙立堅就曾說過,立陶宛與北京的經貿合作出現困難,並須反思出原因。大陸官員也多次警告,立陶宛所作所為破壞兩國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損害彼此展開互利且務實合作的氛圍。
文章來源: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12/1243516.shtml
2021-12-30 (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