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上海港 跨入集併新局
本文:
上海港正式邁入「集併」時代,最近有兩艘大型貨櫃船由洋山港啟航,駛往波蘭及斯洛文尼亞,兩艘船上各有一只貨櫃在上海完成從拆櫃到重組貨物的過程,這是上海港首次實質對國際貨櫃貨物二次集併及中轉運輸,也意味著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併業務已正式啟動。
國際航運中轉業務單就亞洲地區來說,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韓國釜山、香港等貨櫃樞紐港,大陸港口在國際中轉方面競爭力相對較弱。根據分析,新加坡港國際中轉櫃量比達到八成五,香港亦逾六成,上海港雖經多年努力,在國際中轉櫃量數仍不及總櫃量的一成。
上海港在國際中轉櫃量無法有效提升,據業界分析主要是受到航線航班、運輸政策、監管模式等所限,以致國際中轉集併業務始終無法啟動,也因此讓國際貨物只能在上海港整櫃出、進口,而無法將上海作為集散點或中轉站,進行二次運輸分配,這也是上海港多年來的隱憂。
上海海關、上海港務集團、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約在兩年前,聯合成立洋山保稅港區拓展國際中轉集併功能組,該組解決遠、近洋航線及沿江、海支線的互聯通問題,也制定水運、港務、報關、拆併櫃等業務流程,算是突破了國際中轉集併一途。去年十二月間,韓國出口貨物運抵洋山港,在海關的監管下,貨物中的鋁製貨品與大陸境內生產的一批女鞋,併裝進了開往斯洛文尼亞的貨櫃中,而另一批貨品則與汽車霧燈及顯微鏡片共同上了開往波蘭的貨輪。
2013-1-8 ( 台灣新生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