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台驊與廈門港務集團 啟動海鐵聯運
本文:
ECFA效應發酵,為物流產業帶來龐大商機,海峽兩岸啟動海鐵聯運,上櫃公司中以貨運承攬業務為主的台驊國際積極布局轉運平台。董事長顏益財表示,ECFA簽後,兩岸會有更多元化的商機出來。他所指「多元化」,就是海空聯運、海江(輪)聯運、海鐵聯運以及海路聯運,藉由海運、空運進一步和中國內陸接軌,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上。
因為未來大陸內需市場加上ECFA效應持續發酵,物流業者看好將帶來龐大商機。因此海運業者、客運業、貨運承攬業、物流業等,都以不同形式以台灣海峽為出發點,儼然成為新興的「黃金路線」。
台灣海峽再度火熱起來,全球航運業者不約而同把眼光聚焦在這寬度不到二百海里的海域,就是看到未來有機會呈現輻射狀的商機。所謂輻射狀的商機,包括航空、海運、物流、陸路交通、港口以及飯店等。
海運只是這條黃金路線的開始,從海運、空運拉出去的關聯產業不少,關聯度最高的就是貨運承攬業。
台驊集團以美國線起家,瞭解美國海鐵聯運的運輸模式,對於大陸型貨櫃運輸的經濟便利性及降低運輸成本而言是何等重要。因此於一九九○年西進中國迄今,於二○一○年起積極投入內貿運輸及報關行的延伸性服務,並開始研究如何將內貿物流中運力最大,不受氣候及缺工影響的鐵路運輸導入大型台商企業試行。
尤其是在二○一一年六月底,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台驊集團的海鐵聯運事業部簽訂獨家代理合約,攜手更進一步溝通廈門與蘇州兩地貨運站,首次試行由台灣港口經廈門港北向海鐵聯運運輸,詳細過程躍然於平面新聞媒體,成果斐然。
由於台灣企業對於大陸鐵路貨櫃運輸系統的不熟悉,廈門港務發展集團經理白德華指出,自二○○四年起發展港站鐵路運輸事業,海關系統及設施操作已完備成熟,未來廈門港鐵路短期計畫將比照上海港及深圳港推行四川省成都的五定班列,以海鐵聯運及鐵海聯運配合廈門市政府工作要求,結合東渡海關全力支持,落實以最快速、經濟及穩定的鐵路模式分享兩岸客戶群。
台驊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劉再媛表示,初期即以鐵路服務平台為主,提供兩地關務諮詢、路線站點規劃、天數里程安排,及有意願以廈門港為試點實行供應鏈要求的客戶群作兩地現場的實地專業解說。
目前從台灣中部以北的港口到廈門港航次一周為三班直航船,結關後隔天開船,開船後十二小時至十八小時即可抵達廈門港。而高雄港一周為二班船,船期與中部以北港口相近,海運里程皆短且運費便宜。
每逢二月下旬,上海沿海一帶受東北季風影響,上海外高橋港區連續三天因大霧封港,影響進出航班達二百餘艘次,如果採用廈門港海鐵聯運模式,除縮短里程外還可以規避氣候及塞港之影響。
2012-3-12 ( 台灣新生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