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亞洲六大港上半年櫃量負成長
本文:
亞洲六個主要傳統港口上半年貨櫃裝卸表現均為負成長,二位數跌幅呈現在眾人眼前,顯示對外貿易貨源短缺情況十分普遍,亦說明在這次經濟風暴中,以製造出口的亞洲區內國家與地區遭受不同程度打擊。而香港港口上半年貨櫃量未超過一千萬TEU,為近幾年來罕見現象。
據統計,全球主樞紐港前三名保持不變,新加坡仍穩坐第一位,櫃量為一二二九•九萬TEU;上海港居第二,上半年櫃量為一一六六•二萬TEU;香港上半年貨櫃量以不足一○○○萬TEU位居第三位。深圳港為八○八•一萬TEU,跌幅為二○•六%,運力嚴重過剩在該港口獲得充分反映;台灣兩大港口以高雄港表現穩定,貨櫃量為四○四•八萬TEU,跌十八•七%;基隆港貨櫃港半年僅七十五萬TEU,跌三○•四%。
香港港口上半年貨櫃量未超過一千萬TEU,是近幾年來罕見現象。香港港口發展局公布上(六)月份以及上半年貨櫃吞吐量統計,六月單月份貨櫃量是一七九•二萬TEU,下滑十五•六%。上半年貨櫃量為九九三•八萬TEU,亦下滑十七•三%,香港港口整體表現在全球主要樞紐港前三名港口中依然排第三,未來可能仍不會動搖。
香港的葵青港區佔全港貨櫃量六至七成,單月份吞吐量為一二六•二萬TEU,跌十七•五%。中流作業、內河運輸、公眾卸貨區貨量是五十三萬TEU,跌一○•四%。反觀今年前六個月,葵青港區櫃量為七一一•一萬TEU,下滑十八•六%。中流作業及內河運輸、公眾卸貨區貨櫃量為二八二•七萬TEU,跌十三•八%。平均月櫃量為一六五•六三萬TEU,平均跌幅為十九•七六%。值得一提是上半年每月跌幅按月略減,若以六月跌幅十七•三%與一月份跌幅二十三•六%相比,跌幅收縮六•三%。
有專家分析,近因是去年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衰退後,珠三角經濟腹地製造業訂單嚴重不足導致不少中小企關閉,外貿萎縮、貨源缺少,運輸市場明顯放緩。
2009-7-17 (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