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長榮將大規模解體舊船出售
本文: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於日前接受日本KaijiPress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船東不顧後果,紛紛下單添購新船,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讓全球海運業者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為矯正亂象,略盡棉薄之力,長榮海運今年起,將啟動一項大規模的舊船解體出售計劃,共有31艘舊船包括20艘G型船及11艘GX船。」
長榮集團在二○○七年十月完成十艘七○二四TEU交船後,從二○○七年迄今是該集團第一次在如此長的時間內未有任何新船交船。
三年前,長榮曾規劃訂購近百艘新船,包括超過30艘S型船,20艘新三○○○TEU及20艘新二○○○TEU貨櫃輪,但由於在十艘S型船的造價方面未能與造船廠達到共識,長榮自此即未建造任何新船。對此張總裁表示:「當時我們雖因造價過高,並未造新船,但現在回顧起來,我想我們是有遠見的。做生意有時是不要跑太快。如果當時我們照計劃走,現在就要面臨處於非常困難的環境中。感謝我們當時的決定,現有船隊造價成本每TEU並沒有超過美金一萬元的船舶。」
長榮是海運業的例外。大體而言,全球的船東在二○○七至二○○八年間,都積極造新船,也讓造船價格飆升,達到每TEU超過美金16,000。張總裁指出:「這是愚蠢的舉動,新貨櫃輪數量大幅增加,而且更趨大型化,這種大量新造載貨噸數超過一○○○○TEU的作法是有問題的」。張總裁分析:許多國際海運業者的經理人只想到自己,不顧他人死活的輕率作法,加上全球經濟金融海嘯突然來襲,讓航運業界營運陷入嚴酷的挑戰。
航運業者的窘境已反應在第一季財報上,加上亞洲-歐洲運費及亞洲-北美運費現階段皆已滑落每TEU美金一千之下,毫無疑問業者的營運報表將會更難看。張總裁也思索如何帶領長榮走過此一危機,以下為張總裁口述:
「長榮海運的營運,從創立以來都是有獲利的,即使在去年,我們也勉力維持黑字。但今年看來將是險峻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們也出現赤字,如何在下半年扭轉局勢,將是首要任務。針對營運狀況,做任何細小的改善都是有必要的,如船隊減速省油等措施。此外我們決定要啟動大規模的舊船解體出售計劃,包括從一九八三-一九八八興建的31艘G型及GX船,從船齡最老的26年船舶開始拆解。同時所有海運業者也應該要共體時艱,努力減少船舶數量,縮艙及提升運費。同時船東間也需要推動艙位互租的合作方式,長榮將會注意此一發展。」
2009-7-8 (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