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林省三促新政府訂海運政策採噸位稅制(2008/03/06)
 
本文:
【記者于威瑾/台北報導】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林省三昨(五)日在全國航運界「開放海洋向前行」座談會所提書面建言指出,台灣要以海洋立國,就不能沒有海運政策,希望新政府能訂出一套海運政策,在航業稅制方面,建議改用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採用的噸位稅;准許台灣商船航行大陸港口;把培養海員列為未來海運政策的重要事項,才能提振興國輪船隊的發展。

曾擔任全國船聯會理事長,台航會董事長,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等航運社團領袖長達二十多年的林副總裁,對我國航運事業發展知之甚詳,也因此對近幾年來國輪船隊大幅衰退深感憂慮,他指出,台灣是以海洋立國,但卻沒有海洋政策。三十多年前還有造船低利貸款及免稅的獎勵措施,到現在什麼都沒有。台灣商船只好自求多福,外流到其他條件較好的國家掛旗,以求生存。記得三十年前,掛本國旗的台灣商船還有一千二百萬載重噸,現在只剩下五百萬載重噸不到。這些去掛外國旗的台灣商船,估計約有三千萬噸,如果能訂定有效的海運政策,鼓勵它們回來懸掛國旗,那台灣船隊無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船隊。他強調,台灣既然要以海洋立國,那就不能沒有海運政策,希望新政府能訂出一套海運政策,並希望能顧到下列業界最關心的三件事情:

第一:對航業的稅制,建議改用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採用的噸位稅制。噸位稅的意思是按船舶的噸位課征少額稅金,除此以外,不再課征其他稅項。台灣如果繼續採用現行的稅制,由於稅額較重,台灣的商船就失去競爭力,只好向其他有採用噸位稅制的國家註冊登記改掛它們的旗子。如此,國家失去船隊,也收不到分文稅賦,不如改收少額的噸位稅,保住自己的船隊。

第二:請准許台灣商船航行大陸港口。大陸市場是世界上主要的航運市場,不准台灣商船航行大陸,等於砍斷台灣商船的生存命脈。台灣商船為求生存,也只好改懸外旗,這也是造成台灣商船外流的原因。現階段建議比照台港航線的成例,暫時以不掛旗方式讓台灣商船航行大陸港口。香港也是中國領域,香港可行,相信大陸其他港口也可行。同時,也應該考慮在互惠互利原則下,准許大陸商船以同樣方式航行台灣港口。台灣港口近年來經營相當艱難,有待更多的商船來靠,以繁榮台灣港口業務,船務代理業也同受其惠。談到台灣的船務代理業,因為政治環境所限,其在台業務逐漸萎縮,也需要發展新的市場。最好將來能透過兩岸協商,在互惠互利原則下,讓雙方的船務代理業也能在彼岸經營業務。至於兩岸直航問題,建議先取消現行境外航運「不入境,不通關」的規定。再把現行兩岸三地航線截彎取直,中途不再彎靠第三地,以節省航運及貿易成本。

第三:建請培養更多海員上船服務。目前船公司普遍面臨僱不到本國船員的窘境,不得已僱用外籍船員。但僱用外籍船員也有人數上的限制。航商為避開限制,只好把船設籍在沒有限制的外國,懸掛他們的旗子。這也是造成台灣船隊外流的原因。因此建議把培養海員列為未來海運政策的重要事項,徹底改革目前海事教育及訓練,暨船員考照制度,讓年輕人方便上船,樂意上船,這樣不但能解決航商缺乏船員問題,也可以增加國民就業機會。
  2008-3-14  (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