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上海外資企業總部三年內超越香港(2007/12/26)
本文:
【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電】香港大公報報導,預計到二○一○年,以上海為總部的外資企業有望達到六百一十家,上海擁有的外資企業中國(全球)總部數目將超過香港。
據最新數據統計,上海目前已經聚集了三百多家上市公司總部,一百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八家中央大企業總部和一百多家中央大企業地區總部、重要生產基地或營運部門,以及三十一家「民營企業五百強」企業總部。
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選擇了將企業總部放在發達的中心城市,將生產基地放在欠發達地區的模式,而以長三角為腹地的上海市恰巧滿足了企業總部擇地的種種需求,促使上海在構建「總部經濟」的競逐中鶴立雞群。
今年一月十五日,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製造商之一聯合利華在上海虹橋臨空開發區內由自己開發建造的地區新總部正式投入使用。
聯合利華屬於在全球擁有超過三百家分支機構、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生產銷售的跨國企業,但是在全球範圍卻只擁有為數極少的全自主產權的辦公樓,此次在中國上海投資建造如此規模的總部是看中上海的戰略地位。
據瞭解,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戰略首先是鞏固上海地區總部的地位,將上海總部從一個偏重生產加工的面向大陸國內的生產中心升格為面向全球的以管理、服務和研發為主的管理中心。
然後以安徽合肥等地為生產加工基地,利用中部地區的低成本熟練工人來擴大企業生產能力,並逐步向全球出口製成品。
為此,聯合利華在上海成立了其全球第六個研發中心。
愈來愈多青睞上海的企業巨頭顯然是看中了上海的特殊地位。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廣昌指出,上海「總部經濟」的形成是因為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切優勢。
郭廣昌說:「天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上海已經成為外資登陸的首選;長三角經濟圈正日益成熟;中央『四個率先』指導下上海新一輪大發展規劃一一公布;金融中心的進一步鞏固。地利:現代物流體系、全國物流樞紐形成;人和:十多年的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大陸國內著名民企落戶,本地民營企業也已完成原始積累;上海更是高素質人才聚集地。」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首選上海是看中上海的腹地長三角。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兼總顧問夏保羅認為:長三角本身正在形成「一個中心上海+兩個副中心南京、杭州」的總部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形成以上海作總部+加工基地區域功能分工合作模式。
上海之所以成為國內外企業安置企業總部的首選城市,主要是上海具備人才、科教資源、區位優勢、交通、資訊、法制環境等一系列「總部經濟」所要求的環境配套。
2007-12-31 (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