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中國規劃建設三大港口群
 
本文: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沿海經濟增長的三個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灣區域,建設三大港口群,著重發展大型的集約化和專業化碼頭,為經濟增長、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騰飛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交通部規劃司副司長任建華稱,依據中國國務院剛剛原則透過的港口群建設規劃,到2010年這三大港口群的吞吐能力將至少增加一倍,達到35億噸,從而構築三條順暢的綜合運輸海上通道。
有關專家指出,在「十五」計劃即將結束、「十一五」計劃即將開始時推出港口群建設規劃意義十分重大,它不僅意味著高質量港口建設將成為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而且充分體現出宏觀調控背景下的有「保」有「壓」及對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扶持,對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他們認為,繼「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策略之後,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投鉅資建設港口,將實現中國經濟幾大板塊的協調發展。
中國交通部規劃院副院長蔣千稱,三大港口群的規劃充分考慮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目的是中國有效調控港口,在規劃指導下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讓港口實現內涵式的發展。
任建華稱,這些港口群的建設側重貨櫃、鐵礦石、原油和煤的裝卸運輸。2004年的煤電油運全面緊張,三大港口群的建設將對緩解運輸緊張發揮巨大作用。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使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逐年增加,沿海港口吞吐量從2000年至今增加了一倍,但港口能力明顯不足。中國交通部長張春賢在交通工作會議上稱,中國目前沿海港口總能力缺口5億噸,未來五年,缺口將更大。
專家指出,除總量能不足外,中國港口結構性矛盾也很突出。20萬噸以上的原油碼頭只有4個。解決港口結構性矛盾,是三大港口群建設的目的之一。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羅萍稱,三大灣的港口將成為城市和區域物流中心,對2004年啟動的長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兩個區域規劃的實施也將起到推動作用,港口建設將促進該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沿海港口建設以其豐厚的商業利潤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市場化建設較早的貨櫃碼頭已經進入良性發展階段。任建華稱,在此輪規劃中,港口的公共基礎性設施由政府投資,經營性設施由港口企業自行籌資,從目前發展看,各港口的融資渠道暢通,各行業,各類型的資金都在積極投向港口建設。
據了解,在三大港口群建設規劃基礎上,有關部門正著緊制定中國沿海港口建設規劃。

  2004-12-30  ( 新華網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