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香港首11月貨櫃處理量增加8.5%
 
本文:
香港港口發展局公布二○○四年十一月單月貨櫃吞吐量,全香港錄得一百八十一萬三千標箱,較二○○三年同期升百分之三點三。累計二○○四年首十一個月,全香港多種運輸模式作業的貨櫃處理量為二千零一十七萬四千標箱,比同期上升百分之八點五。按照二○○四年首十一個月的貨櫃吞吐量數字,未能破去年二千零四十四萬標箱的數字。
數據顯示,單月產量葵涌港區錄得一百一十六萬一千標箱,比二○○三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五點四,較十月份二成二的升勢稍緩;主港區裝卸仍是全香港箱量升幅的主要動力。
而除葵涌貨櫃碼頭以外的內河運輸、中流作業和公眾卸貨區的貨量,單月錄得六十五萬一千標箱,比二○○三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十三,是二○○四年首次出現雙位跌幅,且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下跌。
累計二○○四年首十一個月,葵涌港區貨櫃吞吐量為一千二百二十七萬三千標箱,比二○○三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三,為全年至今最佳。累計貨櫃碼頭之外的運輸作業貨櫃量為七百九十萬一千標箱,比同期上升百分之四點三。
有中流作業業內人士解釋,葵涌港區以外貨櫃處理量連續多月欠佳,有以下六個原因。首先,部分中型班輪公司如漢堡南方等棄用中流作業改用三號貨櫃碼頭;第二,據觀察高貨值貨物有轉用貨櫃碼頭的趨勢,而且因經香港出口成本較高,不少都使用深圳的貨櫃碼頭。低貨值貨物多由亞洲區內支線船運載,深圳較少支線船掛靠,故大部分仍留在香港;三是美國西岸壓港令部分貨櫃船為追趕船期暫停靠泊香港;四是有部分東南亞往美國的中轉貨物改用了韓國釜山作中轉港;五是鄰近港口內河國際中轉箱的轉關模式更趨成熟,中轉貨櫃及吉箱對香港的依賴正在減少;六是二○○四年旺季已經漸過,十一月成績稍差。
香港貨櫃碼頭商會發言人指,根據碼頭經營商的統計,一至十一月期間由陸路運輸往香港出口的貨量只錄得零點八個百分點的累計增幅,而十月單月陸路運輸往香港出口的貨量則只有百分之一點一。
實際的貨量增長主要來自內河轉運及國際轉運,首十一個月累計增幅分別為百分之二十及二十八,十一月單月增幅則分別為二十三及四十三,當中更涉及複計算問題,故實際增幅並不可觀。
  2004-12-17  ( 香港大公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