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兩岸經貿關係再出發
本文:
激烈的立委選舉終於結束,泛藍陣營贏得了實質過半的席次。這次選舉在陳水扁總統強力主導下,選戰主軸始終在「修憲與制憲」、「國徽與黨徽」及「外館正名」等台獨相關議題上打轉。但投票出來的結果卻遠遠不如執政黨的預期,顯然台獨意識並非萬靈丹,兩岸關係的穩定畢竟才是多數人的選擇。選後,執政黨勢必再重新回到財經與民生議題,而不能再在政治議題上作文章。
另一方面,由於泛藍陣營實質過半,選前國民黨主席連戰提出泛藍過半,就會要求由江丙坤組閣的說法,選後仍然餘波盪漾。不過,依目前的憲政制度,組閣人選最終仍將由陳總統決定。然而,在泛藍陣營過半的情況下,未來泛藍陣營必然會利用立法的方式,主導一些重大議題。由於藍綠陣營在兩岸關係的政策上有較大的差距,泛藍陣營必然會加強其在兩岸議題上的主導權。我們認為,既然最新民意已充分顯示人民對於台獨議題的猶豫,政府就應該對兩岸關係採取更和緩的態度,其中兩岸財經議題就是一個最好的潤滑劑,因此選後政府應對兩岸經貿活動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才符合多數人民的期望。
其實,兩岸經貿議題的重要性,不只與兩岸經貿關係快速成長有關,更是來自於國際環境丕變所造成的壓力。尤其是大陸與東協即將成立自由貿易區(十加一),再加上日韓在內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十加三),對台灣造成的壓力更大。以二○○三年台灣對外貿易來看,該年台灣的出口中,有三四.七%銷往大陸與香港,一○.五%銷往東協十國,合計出口到十加一地區的比率高達四五.二%;若再加上銷往日、韓在內的一一.四%,則二○○三年台灣銷往十加三的比率高達台灣總出口的五六.六%。再若以貿易總額來看,二○○三年台灣對十加一的貿易總額佔台灣對外貿易的四四.八%;若再加上日韓的二一.三%,則台灣對十加三的貿易總額更高達六六.一%,近三分之二。
如果台灣被排除在十加一或十加三之外,表示台灣對這些地區出口的商品必須多支付一○%到一五%的關稅,而這些國家之間彼此商品貿易卻是免稅。在微利時代的今天,一○%到一五%的價格差異,足以影響商品的競爭力。換言之,未來台灣商品在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市場中,將面臨重大的挑戰與考驗。
更嚴重的是,十加一預定在二○一○年要正式全面實施,而為了要達到二○一○年十加一全面自由貿易的目標,大陸與東協十國從明年開始就要針對部分產品協商免稅的措施,並逐年擴大免稅項目,預計到二○一○年達到全面免除關稅的目的。同時,日、韓也決定從明年開始與東協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以儘早達成十加三自由貿易區的協定。顯然,對台灣而言,時間壓力是很大的,因為十加一從明年開始就會有部分產品免稅,然後逐年增加,因此台灣產品面對的競爭壓力將與日俱增。如果台灣產品不能儘早找到解決之道,則台灣企業被邊緣化的危機有可能隨時會出現。
事實上,台灣目前出口市場的最大地區,而且還在不斷成長的地區,就是中國大陸市場;換言之,真正對台灣出口有最大影響力的還是中國大陸。因此,如果能掌握大陸市場,就可以掌握台灣出口的長期成長。另一方面,如果台灣的產品可以自由進出大陸市場,則就可以借道大陸進出十加一或十加三的自由貿易區。從此一角度來看,加速與大陸貿易自由化的政策,不但對台灣的出口有很大助益,更可以紓緩台灣可能面臨十加一與十加三自由貿易區所帶來邊緣化的問題。
既然國內人民在選票上已表達要求兩岸關係的和緩,在國際上也反映出加強兩岸經貿關係可以增加台灣產品的出路,減少被邊緣化的危機,選後執政當局就應當以更積極、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兩岸經貿關係。其中怑垠n的議題,應該包括三通的談判、兩岸租稅協定與兩岸貨幣清算協定,都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此外,例如開放台商回台上市、鬆綁兩岸資金流動及開放陸資來台等等,也都是政府部門應儘早解決的問題。
2004-12-17 ( 工商時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