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中國技術貿易逆差隨入世激增
 
本文:
雖然中國與美、日等發達國家有較大的貿易順差,不過,中國的企業開始注意到,在這個順差中主要體現在產品交易方面,而技術貿易則存在逆差,且逆差增長的速度隨著中國走向全面入世在大大加快。
入世後,關稅壁壘逐步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尤其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上海廣電集團總裁顧培柱表示,該集團二○○二年產品貿易是逆差,而二○○三年和今年實現了順差,分別達到一點二億美元和三億美元左右。但是,向外方支付的技術費用卻增加達到三倍。二○○二年,該集團前十位合資企業向外方支付的技術費用為五千萬美元,而到二○○四年,顧培柱估計要支付一點五億美元。
顧培柱透露,目前知識產權中八成掌握在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手中,較強的保護意味著獲得者要付出較大的代價。在廣電集團的合資企業中,外方技術提成費一般為凈銷售額的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另外還有專利許可費、技術諮詢費、技術服務費等。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呂薇副部長表示,這種現象不是一家兩家的事情,而是在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產業的迅速發展,卻沒有相對應的研發支持,滯後的研發使中國很多企業缺少自主核心技術,這就不得不向外國大公司購買,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是,中國境內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陷於被動。對此表現出擔憂。
二○○四年下半年制定的《上海知識產權策略綱要(二○○四至二○一○年)》也指出,目前中國由於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業發展存在「技術空心化」的危險。二○○三年,外國在中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已近中國總申請量的七成,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創新空間被擠壓。
顧培柱以DVD、EVD為例,中國每年平均生產DVD一千五百萬台,產值約百億元人民幣,但由於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日立、松下等國際大技術開發商至少要收一台十三點八美元的專利使用費,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僅此一項,中國DVD生產商每年就要支付二、三億美元。
如今,隨著入世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大,技術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嚴重後果和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正逐步取得中國企業界的廣泛認同,他們和上海廣電一樣,也已開始致力於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市場競爭力。
  2004-12-16  ( 香港大公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