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標題:
逾九成香港企業呼籲香港政府支援物流發展
 
本文: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一項調查顯示,45%受訪企業視廣州新機場及珠三角物流基建項目的落成為一大商機,但亦有43%受訪者認為這將對其業務帶來一定威脅。該局認為,要維持香港的貨運樞紐地位,必須加強基建設施、跨境運輸支援及資訊科技的發展。
該局於二○○四年十月訪問了60家分別從事第三方物流、製造、倉儲及貨運的香港企業,探討影響香港作為區內物流樞紐地位的因素,以及香港業界對技術及支援服務的需要。調查發現,在跨境運輸、與中國合作以及資訊科技應用和基建三個領域上,逾9成受訪企業認為香港政府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支援屬重要及非常重要,但一直被批評是損害香港港口競爭力的高碼頭收費(包括碼頭處理費及貨櫃處理費),則只有66%受訪者認為是重要及非常重要。
該局首席顧問張梓昌解釋,要對碼頭收費增加支援的重要性相對較低,是因為目前中國生產的貨物要經何處出口乃是由買家決定,但隨著生產模式逐漸轉型至原創設計(ODM)及原創品牌生產(OBM)的業務模式,這方面的影響將會越來越重要,故碼頭收費高的因素並不能忽視。
他又稱,改善跨境運輸貨物的流程,以及加強電子商貿平台(DTTN)和應用射頻技術(RFID)等資訊應用基建對物流業亦有很大幫助。
另外,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亦指出,根據該會聯同其他商會的調查顯示,分別有67%及48%的受訪者認為選擇經香港出口,主要是因為紡織品配額限制及是買家的選擇,但隨著二○○五年起全球取消紡織品配額,選擇經香港出口的紡織品將由現時的76%減至57%,而經深圳出口的則由15%增至33%。不過,仍有67%受訪者相信二○○五年的出口量會有所增加,預期平均加幅為72.4%,並有52%企業打算擴充生產線,當中67%在中國,24%在香港。
他又稱,雖然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中國便宜,但因為中國及香港的生產力、貨櫃和航班供應,以及社會及政治都較穩定,故仍有優勢吸引香港商在兩地設廠。

  2004-12-10  ( 香港文匯報 ) 
 
 
   
   
 
相關網站連結
  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055118